北京科兴疫苗,全球抗疫的重要里程碑与未来展望
2
2025-11-03
2023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标志着全球抗疫从应急响应转向常态化管理,总干事谭德塞指出,这一决定基于疫苗接种的普及、死亡病例下降及医疗系统承压能力改善,但他同时强调:“疫情尚未结束,病毒仍在变异和传播。”
世卫组织避免直接预测“疫情结束”的具体时间,而是强调需满足三个条件:
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证明,新冠病毒的进化难以预测,世卫组织专家表示,未来可能出现更易传播或致病性更强的毒株,但通过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有望降低其危害。
地区差异与免疫落差
高收入国家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和感染已建立群体免疫,但非洲等地区的疫苗覆盖率仍不足20%,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疫情在局部反复,延缓全球终结进程。

长新冠的长期挑战
全球数亿人受“长新冠”(长期后遗症)困扰,包括疲劳、认知障碍等,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将长新冠纳入医疗体系,并加强相关研究。
多国已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重点转向:
世卫组织建议,个人仍需保持基础防护(如洗手、通风),并关注权威机构的信息更新。

世卫组织表示,若全球能实现以下目标,疫情可能在2025年前进入“稳定控制期”:
地缘冲突、气候危机等可能分散全球卫生资源,延缓进展。
世卫组织强调,疫情的“结束”并非某个具体时间点,而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正如谭德塞所言:“我们已看到曙光,但必须持续前进。”唯有通过科学合作、资源公平分配与社会韧性建设,人类才能最终告别新冠的阴霾,构建更健康的未来。
(信息来源:WHO官网、联合国简报及全球公共卫生专家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