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何高效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成为每座城市面临的严峻考验,沈阳市以科技赋能防控,依托“沈阳市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构建起一套覆盖全域、动态响应的数字化防控体系,为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该平台并非简单的事务处理系统,而是以“平战结合、精准智控”为核心的城市级防控中枢,它整合了卫健、交通、公安、社区等47个部门的上亿条数据,通过AI算法模型实现对疫情传播趋势的预测预警,当某区域出现疑似病例时,系统可在5分钟内自动生成流调报告,将传统人工流调所需的4小时缩短了98%,真正实现了“跑在病毒前面”。
智能感知网络
通过全市6万个智能门磁、3800个重点场所监控探头和移动端扫码系统,实时采集人员流动数据,在2022年3月疫情中,平台通过热力图分析提前预警太原街商圈聚集风险,助力指挥部在黄金2小时内完成疏导分流。
决策指挥系统
首创“三色预警”模型,将街道(乡镇)按风险等级动态标注,当某区域被标记为红色高风险时,系统会自动触发物资调配预案,2022年累计精准投送防护服82万套、检测试剂560万人份,杜绝了早期防控中出现的物资分配不均问题。

民生服务枢纽
开发“防疫服务专区”小程序,集成核酸检测、就医购药、生活保障等23项功能,特别针对老年群体推出“代预约”服务,累计为7万名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难题,疫情期间完成线上保供订单389万单,保障了封控区基本生活秩序。
在2022年11月的本土疫情处置中,该平台展现出惊人效能:

这些数据背后,是平台将全市3万个防控单元编织成的精密智控网络。
目前该平台正在向“城市公共卫生大脑”升级:
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平台的价值不仅在疫情防控,更探索出了‘一网统管’的城市治理新路径。”
这个总投入2亿元的数字基建项目,在最近一次重大疫情中避免了约210亿元的经济损失(据沈阳市统计局测算),它的实践印证了:当城市治理插上数字化翅膀,我们不仅能更从容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能在危机中孕育城市进化的新动能,这场智慧战“疫”的沈阳实践,正为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治理提供着深刻启示。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