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再现新冠确诊病例,防控警报再次拉响
2
2025-10-25
发烧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信号,但背后的原因可能截然不同,尤其新冠疫情以来,许多人一发烧就紧张不已:“我是不是阳了?” 新冠引起的发烧和普通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烧,在症状特点、伴随症状和传播风险上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区别,能帮助我们更冷静、科学地应对。
普通发烧(如感冒或细菌感染):通常起病较缓,体温逐渐升高,一般维持在38.5℃以下,服用退烧药后效果明显,体温容易恢复正常,且不易反复。
新冠发烧:多为突然发起,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39℃甚至40℃,服用退烧药后体温虽可暂时下降,但药效过后容易反复发热,热程通常持续3-5天,这种“高热反复”的特点是许多新冠患者的共同经历。
简单区分:如果高烧来得突然,且吃了药就退、药效过了又烧,反复超过两天,就需要高度警惕新冠。
这是区分两者最核心的环节。

普通发烧的常见伴随症状:
新冠发烧的典型“组合拳”症状:
简单区分:如果发烧的同时,伴有严重的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尤其是出现闻不到味道的情况,基本可以指向新冠。
普通发烧:传染性相对较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通常在症状出现后传染性最强。
新冠发烧: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气溶胶传播,从发病前到发病后数天内都具有传染性,一旦怀疑是新冠,必须立即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并做好隔离,保护家人和同事。
| 特征 | 普通发烧 (如感冒) | 新冠发烧 |
|---|---|---|
| 起病与热程 | 起病缓,中低热,少反复 | 起病急,高热,易反复 |
| 关键症状 | 鼻塞、流涕、打喷嚏 | 干咳、严重乏力、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失灵 |
| 传播风险 | 相对较低 | 极高 |
当你或家人发烧时,应该怎么做?
虽然发烧是共通症状,但通过仔细观察起病方式、热程和伴随的“信号群”,我们能够更好地区分新冠与普通发烧,在疫情尚未完全远去的今天,掌握这些知识,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也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