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抗疫征途上的永恒灯塔,如今仍在照亮前路
2
2025-10-22
在中国公共卫生领域,钟南山院士的名字如雷贯耳,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他挺身而出,以科学精神和敢言作风成为抗疫英雄;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84岁高龄的他再度挂帅,被公众视为“定心丸”,许多人可能注意到,钟南山早已不再担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等行政职务,为什么这位备受尊敬的专家选择离开院长岗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职务变动,而是一位科学家对个人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深刻抉择。
钟南山曾长期担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在任期间,他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为机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突发疫情的频繁出现,钟南山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管理一家医院或一个实验室。
在多次采访中,钟南山提到,行政职务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处理日常事务,而他认为自己更应专注于公共卫生政策咨询、突发疫情应对和医学研究等宏观领域,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参与了关键决策的讨论,为全国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角色转变,让他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推动行业进步,而非局限于单一机构的管理。
钟南山曾直言:“我最大的财富是时间。”行政职务意味着会议、报告和人事管理,这些工作会挤占科研与一线医疗的时间,尽管院长职位能带来权力和资源,但钟南山更看重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更具影响力的工作中。

他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早发现、早隔离”的防疫理念,并积极参与国际医学交流,分享中国经验,他还在呼吸疾病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如果被行政事务束缚,这些贡献可能大打折扣,钟南山的选择,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对初心的坚守——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而非追逐职位光环。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钟南山对行业未来的考量,他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医学发展需要年轻人站出来。”主动卸任院长职务,既是为年轻人才提供成长空间,也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团队建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他离开后,由一批年富力强的专家接任,延续了机构的创新活力。

这种“让路”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脉相承,钟南山认为,培养下一代医学领军人物,比个人长期占据管理岗位更有意义。
尽管不再担任院长,钟南山的影响力并未减弱,相反,他通过专家身份、媒体发声和国际合作,成为了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精神旗帜”,在公众心中,他代表科学、诚信与担当,这种超越职位的公信力,恰恰源于他主动剥离行政角色,回归科学家的本质。
钟南山的选择,本质上是对个人使命的清醒认知,他不需要用职位证明自己,而是以行动诠释何为“医者仁心”,在全球公共卫生挑战频发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像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他们超越职务束缚,以专业精神引领社会前行。
正如他所说:“医生不是治病,是治人。”或许,钟南山不再当院长的原因很简单:他早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那里有需要守护的生命,需要推动的变革,和需要传承的信念。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