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防疫检查站作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节点,如同守护城市与社区健康安全的“前哨”与“防火墙”,其工作职责明确、环环相扣,是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石,本文将系统阐述防疫检查站的核心工作职责。
核心职责总览
防疫检查站的根本目标是:在指定交通卡口或区域,通过对人员、车辆的查验与控制,实现疫情风险的早期识别、精准管控与快速处置,其工作遵循“依法、科学、精准、高效”的原则,确保防疫不漏一人、不疏一车,同时尽力保障必要的社会运行秩序。
具体工作职责分解
查验与检测
这是检查站最基础、最核心的职责。
- 健康码/行程卡查验: 对所有通行人员,严格执行健康码(如绿码、黄码、红码)、行程卡的查验,核实其近期旅居史,判断是否存在中高风险地区暴露风险。
- 核酸/抗原检测证明核查: 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查验规定时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抗原检测结果。
- 体温监测: 利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每一位通行人员进行快速、非接触式体温筛查,及时发现发热等可疑症状人员。
信息登记与溯源
为实现精准流调追溯提供数据支持。

- 重点人员信息登记: 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健康码异常、或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进行详细、准确的信息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出发地、目的地、交通工具信息等。
- 确保信息可追溯: 利用信息化手段(如扫码登记)或纸质台账,确保所有记录信息清晰、完整、可查询,一旦发现疫情,能迅速锁定相关人员。
分类管控与处置
根据查验结果,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措施,这是阻断风险的关键环节。
- 正常放行: 对健康码绿码、行程正常、体温正常且持有规定时限内核酸阴性证明的人员和车辆,予以快速通行。
- 现场临时管控:
- 对体温异常者,立即引导至临时隔离区,进行复测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报。
- 对健康码黄码、红码或来自高风险地区但无异常症状的人员,予以劝返或根据政策指引,实施就地隔离,并立即联系其目的地社区或指定隔离点,实现“点对点”闭环转运。
- 协助转运与交接: 与120急救中心、属地社区、集中隔离点等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确保需隔离或就医人员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交接与转运。
秩序维护与政策宣传
保障检查站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并争取群众的理解与配合。

- 现场秩序维护: 引导车辆有序排队,防止交通拥堵;疏导人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 防疫政策解读: 耐心向过往司乘人员解释当前的防疫政策与通行要求,解答疑问,安抚情绪,化解潜在矛盾。
- 健康知识宣传: 利用广播、展板或口头提醒等方式,宣传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等个人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自身防护与物资管理
确保检查站工作人员零感染,是维持检查站持续运转的前提。
- 严格个人防护: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服、口罩、手套、面屏等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 环境消杀: 定时对工作区域、临时隔离区、安检设备等进行检查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 物资保障: 负责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的申领、管理和分发,确保供应充足。
职责背后的要求
履行上述职责,对工作人员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 高度的责任心: 深知“守门人”角色的重要性,不漏查一车一人。
- 严谨的工作态度: 信息登记准确无误,政策执行不打折扣。
- 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到文明礼貌,争取群众配合。
- 强大的心理素质: 能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和部分群众的不理解。
防疫检查站的工作职责,看似是简单的“查码测温”,实则是一个集风险研判、精准管控、应急处突、群众服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执行,都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大局的成败,正是这些坚守在风雨严寒中的“守门员”们,用他们的忠诚与担当,为我们筑起了第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