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像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那圈圈漾开的涟漪,先是悄无声息,而后便层层叠叠地,触到了这闽南小城的每一处角落。
消息是简短的,只在官方通报里占着一行不起眼的位置——“安溪有一例”,可这“一例”两个字,却有着千钧的重量,它不再是电视新闻里遥远的数字,也不再是地图上某个陌生地域的色块,它真切地、具体地,落在了我们这座以铁观音的清香浸润了千百年的小城里,霎时间,那缕常年弥漫在空气里,若有若无的、温暖的茶香,仿佛也凝住了一瞬,街巷之间,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滋生,熟人碰面,那声往常响亮的“呷罢未”(吃了吗),声音压低了些,眼神里交换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谨慎的探询,那“一例”的轨迹,成了所有人心中一张无形的、紧张的地图,人们默默地在心里比对,测量着自己与那未知风险的距离。

恐慌是有的,却并非鼎沸之声,更像是一壶将沸未沸的水,在壶底闷闷地滚着,药房里的口罩和消毒水转眼便空了架,超市的货架也短暂地经历了一番洗劫,邻里间的微信群,往日里分享的是家长里短与茶叶行情,此刻却被各种截图与“听说”填满,真伪莫辨,像夏日里驱不散的蚊蚋,扰得人心惶惶,安溪人骨子里那份从茶山上磨练出的坚韧,此刻便显出了分量,慌乱是短暂的,像一阵急雨,过后,大家便都沉静下来,因为都知道,日子总要过下去,茶山上的芽苞,也不会因这“一例”而停止生长。
一场静默的“防御”开始了,小区的门口,重新支起了那张熟悉的、写着“扫码测温”的桌子;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顶着日头,不厌其烦地举着场所码的牌子,平日里最是热闹的茶馆,悄然安静了下来,那曾经高朋满座、茶香四溢的空间里,只剩主人家默默地擦拭着茶盘,守着那一份暂时的寂寥,最动人的,是那些茶农们,他们依旧早早地上山,戴着斗笠,在层层叠叠的茶垄间俯身、采摘,只是那身影,彼此隔得远了些,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一片青翠的生机,也守护着这座小城的经济命脉,那一片片被小心采下的嫩叶,仿佛是这个特殊时期里,最沉静、也最坚定的宣言。

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望着远处在暮色中轮廓模糊的凤山,整座城似乎比往日安静了许多,但灯火依旧次第亮起,温暖而顽强,我想起小时候,看母亲做一壶好茶,那滚水冲下,茶叶在壶中剧烈地翻腾、冲撞,谓之“闹茶”,而唯有经过这一番“闹”,静置片刻,茶叶沉底,茶汤方能渐渐清明,溢出那沁人心脾的兰花香。
“安溪有一例”,这一例,便是投在我们这壶城市之茶里的一颗石子,它激起了波澜,带来了不安的“闹”,但我相信,我的乡亲们,这些与茶相伴一生的人们,懂得如何在一片纷扰中沉静下来,我们正在经历的,正是一场集体的“闹”与“静”,待到这短暂的喧嚣过去,沉淀下来的,必是如顶级铁观音一般,更加清冽、更加醇厚、也更懂得珍惜的平常日子。
茶烟袅袅,生活终将继续,而那缕独一无二的兰花香,总会再次从容地,飘满安溪的大街小巷。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