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到底啥意思?从防疫热词到治理新思路的转变
1
2025-10-26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基层社区作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充实基层防控力量,广安市创新性地设立并推广“疫情防控社工岗”,这一举措不仅为当下的疫情防控注入了专业活力,也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疫情防控社工岗”并非简单的岗位增设,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它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经过专业培训后,派驻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单位,专职从事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这一岗位的设立,精准地对接了基层在疫情信息排查、政策宣传、人员管控、物资配送、心理疏导、特殊群体关爱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在广安的实践中,疫情防控社工岗的志愿者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是 “信息排查员” ,依托网格化管理,精准掌握辖区人员流动信息,建立健全各类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他们是 “政策宣传员”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向居民传达最新的防控政策、防护知识,解疑释惑,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疫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消除了信息壁垒和公众恐慌。
他们是 “群众服务员” ,在封控区、管控区,他们化身“代办员”“配送员”,为居家隔离人员、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生活必需品采购、药品代买、事务代办等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他们是 “心理疏导员” ,面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紧张情绪,他们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为居民、隔离人员提供线上线下的情绪支持与心理疏导,成为抚慰心灵的“稳定器”。
广安疫情防控社工岗的推广,取得了多重积极效应:
它充实了基层防控力量。 有效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长期高负荷运转的压力,使基层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响应更加迅速、处置更加高效。

它促进了社会工作与公共卫生的融合。 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疫情防控,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使防控工作更具“温度”,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它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在稳定就业的同时,也为基层输送了年轻、有知识、有热情的新生力量,为社区建设和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
它深化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疫情防控社工岗的实践,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次有益探索,它促进了政府、社会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韧性。
这一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职责边界、专业能力持续提升、职业发展路径等挑战,广安需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确保这支队伍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作用,并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常态化力量。
广安的“疫情防控社工岗”虽是一个“小岗位”,却在其特定的领域内,发挥着筑牢公共卫生“大防线”的关键作用,它不仅是应对疫情挑战的务实之举,更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创新之策,其经验与价值,值得深入总结与借鉴。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