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被隔离七次,在循环中寻找确定性的普通人

admin 2 2025-10-24 19:04:31

如果生活是一部电影,那我过去一年的剧本,大概可以命名为《循环七日》,不是科幻片里的时间循环,而是现实世界里的隔离循环,是的,你没看错,在过去的三百六十五天里,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被正式隔离了七次。

第一次,是春节返乡,老家出现一例确诊,整个单元楼被封,十四天,我从期盼团圆的兴奋,变成了在熟悉家里看日升月落的囚徒,解封那天,我像出笼的鸟儿,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气。

第二次,是回城上班,隔壁工位的同事成了密接,整个办公室被一锅端,七天,我在出租屋里对着电脑,完成了从职场到“居家”的无缝切换。

第三次,出差,目的地突发疫情,酒店成了临时隔离点,五天,我看着窗外的陌生城市,计算着损失的差旅费和项目进度。

第四次,去商场吃个饭,流调显示我与确诊者时空伴随,三天,我甚至有些麻木了,熟练地打开买菜APP,储备物资。

一年被隔离七次,在循环中寻找确定性的普通人

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原因各不相同:楼里有阳性、餐厅有确诊、甚至只是路过一个高风险区,隔离时间也从十四天缩短到七天,再到最后的“5+3”或更短。

七次隔离,像七次突如其来的“假期”,强行插入我原本规划好的人生轨迹,它们打乱了我的工作计划,错过了朋友的婚礼,搅黄了期待已久的旅行,甚至让我对门铃声产生了条件反射般的紧张。

但人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动物,在这一次次的“循环”中,我竟也摸出了一些规律,练就了一套“隔离生存法则”。

一年被隔离七次,在循环中寻找确定性的普通人

我的行李箱永远处于半打包状态,里面放着电脑、充电器、换洗衣物和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的冰箱里总会多备一些速冻食品和干货,我熟悉各个买菜平台的送货高峰,能精准计算出何时下单能抢到最新鲜的蔬菜,我甚至在家里开辟了一个“运动角”,跟着视频练瑜伽、跳操,对抗因空间受限而滋生的焦虑。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与巨大的不确定性共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那我就减少对远期的规划,更专注于当下能完成的事,无法与亲友见面,那就煲更长的电话粥,开更频繁的视频会议——不只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看见彼此的脸,确认彼此安好。

这七次隔离,像七次强制性的“断舍离”,它剥离了外界的热闹与喧嚣,把我一次次推回到自己面前,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生活: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我与家的关系、与工作的关系、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在一次次的独处中被重新定义和加固。

那段频繁隔离的日子似乎已经远去,生活逐渐回归了它本来的节奏,但那段经历在我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在宏大的时代叙事下,每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寻找着动荡中的那份微小而珍贵的确定性。

那七张解除隔离告知书,我至今还留着,它们不是勋章,也不是诉状,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期的生存记录,是我在一次次“循环”中,未曾放弃对正常生活渴望的证明。

上一篇:新疆本轮疫情通报最新:新疆疫情最新通报新增病例
下一篇:华北理工大学2021年录取查询入口及使用指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