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疫情封城回顾,从紧急响应到逐步解封的历程
1
2025-11-11
4月18日清晨,上海浦东新区某小区的铁门缓缓拉开,居民们戴着口罩走出家门——为期14天的封闭管理正式结束,这个普通小区的解封,成为上海本轮疫情防控中一个微小却动人的注脚。
“封控时像被按了暂停键”
“听到要封控时,心里咯噔一下。”住在3号楼的李女士回忆,4月4日,因发现一例阳性感染者,这个住着1200多户居民的小区被划入封控区。
最初几天是最难熬的,年轻人忙着协调居家办公,老人担心慢性病药物,有孩子的家庭则为网课焦灼,但很快,一种新的生活秩序开始建立。
“大白”与志愿者的14天
每天早晨7点,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准时出现在各楼栋下,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垃圾清运……这些来自社区和医院的防疫人员,成了小区最忙碌的人。
更让人动容的是居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我们建了12个微信群。”志愿者队长李先生说,“谁家缺菜了,哪个老人需要买药,在群里说一声,马上有人响应。”
特殊关爱的温情传递
小区里有8位独居老人,志愿者为他们建立了特殊关爱档案。“702的王阿姨需要降压药,1103的刘爷爷每天要测血糖……”这份手写清单,在志愿者手中传递了14天。

解封前一天,居民们在阳台齐声喊出“谢谢”,这声感谢,飘向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也飘向彼此。
解封时刻的百态人生
18日早晨6点,当居委会宣布解封时,小区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欢呼,人们安静地走下楼,在门口扫码登记,然后慢慢走出小区。
第一位出门的是位年轻上班族:“再不去公司,项目要耽误了。”一位老人推着购物车:“去买点新鲜蔬菜,14天没见到了。”最兴奋的是孩子们,他们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转圈,像过节一样。
解封不等于解防

小区门口,解封通知旁贴着醒目的提示:“解封不解防,请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居委会主任提醒,居民仍需遵守防疫规定,进出扫码测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还在值守:“接下来7天是关键期,我们要继续做好健康监测。”
春天的希望
小区花园里,樱花在封控期间悄然盛开,居民们发现,原来春天没有因为疫情而迟到。
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为恢复正常生活而努力,这个普通小区的14天,是所有上海人在这段特殊时期里的缩影——在困难中彼此扶持,在等待中保持希望。
解封的小区铁门依然敞开,如同这座城市,正在小心翼翼地重启,每一个走出家门的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