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报告警示,关于新冠病毒,这些关键问题仍是未解之谜
1
2025-11-10
随着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的持续传播,许多康复者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治愈后还会二次感染吗?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也影响着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本文将从科学角度出发,结合现有研究和实例,探讨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二次感染指的是一个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后,再次被同一种病毒或其变异株感染,这与“复阳”(即康复后检测再次呈阳性,但可能源于病毒残留而非新感染)不同,二次感染通常意味着免疫系统未能完全阻止病毒的再次入侵。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报告多例二次感染病例,2020年香港报道了全球首例经基因测序证实的二次感染病例:一名年轻患者在首次感染康复后数月,再次被不同毒株感染,类似案例也在美国、巴西和印度等地出现,这些事实表明,二次感染是可能发生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多项研究,二次感染的整体风险相对较低,但并非为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指出,二次感染发生率约为1%-2%,但随着变异株的出现,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二次感染报告显著增加。

二次感染的根本原因在于免疫系统的局限性,虽然首次感染会激发免疫记忆,但病毒变异或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突破性感染”,二次感染的症状可能较轻或较重,取决于毒株差异和个体免疫状态,部分二次感染患者表现为无症状,而少数人可能出现更严重症状,尤其是如果首次感染后免疫力未充分建立。
尽管二次感染无法完全避免,但以下措施可显著降低风险:
新冠病毒患者治愈后确实可能二次感染,但这并非普遍现象,免疫力减弱和病毒变异是主要诱因,通过科学防护和疫苗接种,我们可以降低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随着科研进展,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将不断深入,但在当前,保持警惕和理性应对仍是关键。
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柳叶刀》研究论文及各国公共卫生机构数据。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