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座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闻名的海滨城市,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里,“中风”这一健康威胁正悄然成为居民生活的隐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风(脑卒中)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许多青岛家庭可能面对的现实。
中风是中国居民首位致死病因,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在青岛,这一趋势同样严峻,据青岛市疾控中心数据,心脑血管疾病占居民死因构成的40%以上,其中中风是主要类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年接诊量显示,中风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秋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
青岛的沿海气候本应有利于健康,但某些特点却可能增加中风风险:

面对这一挑战,青岛医疗系统正在构建全方位的防治网络:
快速响应体系: 青岛市立医院、青大附院等多家医院已建成“脑卒中绿色通道”,从患者入院到开始溶栓治疗(DNT时间)缩短至45分钟以内,远低于国际标准的60分钟,西海岸新区甚至试点“院前溶栓”——救护车上即开始评估和准备,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特色康复支持: 利用青岛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部分医院开发了“海洋康复疗法”,将海水浴、沙滩步行训练纳入康复计划,崂山区社区中心推广的“八段锦”改良版,特别适合中风恢复期患者。
全域预防网络: 从市南区的“健康小屋”到即墨区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青岛正将中风筛查下沉到基层,2023年,全市完成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风险筛查超10万人次。
在青岛,中风的防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座城市正以其特有的韧性,将碧海蓝天的美景转化为居民健康的保障,无论是漫步栈桥的游客,还是生活于此的市民,了解中风、预防中风,都应成为在这座城市生活的重要一课,因为守护健康,才是对青岛美丽风光最好的礼赞。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