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郑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在这场灾难中,有25位同胞不幸遇难,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支柱,一段未竟的故事。
他们中有在上下班途中被洪水围困的上班族,有坚守岗位直至最后一刻的地铁员工,有冒险救援他人的普通市民,也有未能及时撤离的老人与孩童,这些名字不仅记录在官方通报中,更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里。

比如名单上的李华(化名),一位每天乘坐地铁五号线通勤的年轻教师,暴雨当天她像往常一样踏上回家的路,却再也没能推开家门;又如地铁工作人员张强(化名),在洪水涌入站台时仍协助疏散乘客,自己却被急流卷走,每一个名字都诉说着平凡生活中的坚韧与突然降临的无常。

这场灾难暴露出城市在极端天气应对、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灾难后,郑州全面升级了防汛设施,完善了预警机制,但生命的代价已然无法挽回。
25个名字,是25次刻骨铭心的告别,他们提醒我们: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需要高楼与路网,更需要筑牢生命的防护墙,当暴雨过去、积水退散,这些名字依然在无声地叩问——我们是否真正学会了敬畏自然、守护生命?
纪念逝者,最好的方式是铭记教训,让每一个名字都成为推动城市更安全、更人性化发展的力量,这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也是对生者应有的责任。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