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的年味,疫情下的别样团圆

admin 3 2025-10-30 09:56:38

腊月的风里,已经能嗅到年的气息,往昔此时,火车站里人潮涌动,归心似箭的游子们提着大包小包,脸上写满了对团圆的期盼,而今年,许多人的行囊却停在了原地——为了应对疫情,无数人选择留在异乡,度过一个特殊的春节。

抉择:千里之外的牵挂

“妈,今年……不回去了。”电话这头,小陈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这句话,电话那头是短暂的沉默,随后传来母亲故作轻松的声音:“没事,家里都好,你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挂断电话,小陈望着手机里全家福的照片,鼻尖有些发酸。

这样的对话,在这个冬天,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重复着,一场疫情,改变了延续千年的春运图景。“当地过年”,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倡议,而是无数人为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做出的充满分量的个人选择,这选择的背后,是放下归乡的执念,是把对亲人的思念默默打包,藏进心里,距离,第一次以如此具体的方式,横亘在游子与故乡之间。

新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异乡的年味,疫情下的别样团圆

人情并未因距离而冷却,年味也在以新的方式生长。

社区的网格群里,热闹非凡。“我家多做了一些腊肉,有需要的邻居吗?”“谁家缺对联,我这儿有手写的!”原本陌生的邻里关系,在“互助过年”的暖流中迅速升温,同一个城市的朋友们组成了“留守小队”,约定好年三十一起看春晚、包饺子,用“云聚餐”弥补不能围炉的遗憾。

城市也没有忘记这些留下的人,政府发放消费券,企业安排暖心福利,景区对留守人员免费开放……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共同体意识正在形成,年货通过快递飞奔,思念依托Wi-Fi传递,视频接通的那一刻,看着屏幕那端父母的笑脸,尝着他们远程指导做出的家乡菜,地理的隔阂仿佛在科技与情感的桥梁上消融了。

异乡的年味,疫情下的别样团圆

沉淀:团圆”的再定义

这个特殊的春节,也让我们对“团圆”有了更深的理解。

它让我们看到,个体的微小牺牲,可以汇聚成守护家园的磅礴力量,每一次“不归”,都是为了将来更安心的“回”,它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珍惜平常日子里那些触手可及的温暖,那些曾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拥抱。

这个年,虽然少了爆竹声声,少了亲戚间的人情走动,却多了一份静下来的时光,我们有了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与身边这个小家的成员深度交流,或者,只是安静地思考“家”与“归”的意义。

上一篇:北京交通违章查询大厅:北京交通违章查询官方网站_机动车辆违章查询
下一篇:广东疫情新增详情,最新数据与防控措施解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