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旅游业因疫情陷入停滞的背景下,一个名为“阳光疗愈岛”的旅游胜地却逆势走红——它公开宣称只接待新冠阳性游客,这座位于太平洋某岛屿的度假区以“隔离式旅行”为卖点,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也掀起了关于公共卫生、旅游创新与伦理界限的激烈讨论。
2022年初,当地政府与医疗集团合作,将一座闲置的度假岛改造为只接待新冠阳性游客的封闭式景区,游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阳性证明登岛,入住独立别墅,由穿戴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提供无接触服务,景区内设有露天温泉、私人海滩和远程医疗站,宣称“让阳性患者在自然疗愈中平稳度过隔离期”。
创始人卡洛斯·李解释道:“许多阳性患者面临居家隔离的心理压力,或担忧传染家人,我们提供专业医疗监护下的‘度假式隔离’,既能缓解焦虑,又能避免社会传播链。”
—— 精准锁定需求:针对阳性人群的出行困境,将“隔离”转化为“疗愈体验”。
—— 严格闭环管理:全岛按传染病医院标准分区消毒,垃圾与污水专门处理。
—— 争议性营销:广告语“你的阳性,是我们的通行证”引发两极评价,有人批评其消费痛苦,也有人认为“解决了实际问题”。
来自德国的游客莎拉在社交媒体分享:“我在这里不必隐瞒病情,可以在海边散步而不受异样眼光,但每天隔着玻璃窗看工作人员送餐,又会感到一种诡异的孤独。”
另一名游客陈先生则感叹:“阳台看日落时,我甚至忘了自己是阳性患者,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暂时的。”

支持者认为:
反对者抨击:

世卫组织专家提醒:“此类项目需极端严格的医疗监管,任何疏漏都可能酿成聚集性感染悲剧。”
“阳光疗愈岛”的案例折射出疫情时代的深层矛盾:
正如《环球旅讯》评论:“这场实验终会随疫情平歇而消失,但它提出的命题——如何在危机中重构安全与体验,值得整个行业深思。”
“只接待阳性游客”的旅游胜地,既是疫情催生的荒诞产物,也是人类适应困境的缩影,它在争议中揭示了一个真相:当非常态成为日常,任何打破常规的尝试,都可能在道德与生存的钢丝上,踏出惊心动魄的舞步。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