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模式的由来,谁在关键时刻提出这一创举?

admin 2 2025-10-23 06:32:21

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中国,北京的医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面对患者激增、医院超负荷的严峻局面,一座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的临时医院在7天内拔地而起,这便是后来被称为“小汤山模式”的起源,究竟是谁提出了建设小汤山医院的建议?

背景:疫情催生紧急决策

2003年4月,北京非典病例持续增加,多家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交叉感染风险加剧,当时,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向中央提交报告,建议建立专门的传染病收治点,以切断传播链、缓解一线压力。

小汤山模式的由来,谁在关键时刻提出这一创举?

关键人物:建议的提出者

根据公开资料,原解放军309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副院长刘振邦是首个正式提议建设小汤山医院的人,他曾在非典疫情期间深入一线调研,发现集中收治的紧迫性,并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具体方案。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白书忠也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方案由中央迅速拍板。

小汤山模式的由来,谁在关键时刻提出这一创举?

落地:7天创造的奇迹

小汤山医院选址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利用原有疗养院设施扩建,4000多名工人昼夜施工,8个日夜后,一座拥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医院正式启用,截至疫情结束,小汤山医院共收治680名非典患者,死亡率低至1.2%,且无一名医护人员感染,成为全球应急医疗的典范。

影响:从“小汤山”到“雷神山”

小汤山医院的成功为后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范本,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设计与管理均借鉴了小汤山经验,再次印证了集中收治、快速响应模式的有效性。

小汤山医院的诞生,是特殊时期集体智慧的结晶,刘振邦等专家的前瞻性建议、政府的果断决策、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共同铸就了这一标志性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抗疫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展现了危急关头制度优势与科学决策的力量。

上一篇:天津的疫情防控措施(天津疫情防范措施)
下一篇:【31省区市新增确诊16例首/31省区市新增确诊16例一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