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确诊一例新冠肺炎,防控警报再次拉响
3
2025-10-22
全国多地报告涉超市疫情,部分超市环境样本检测出阳性,引发公众关注。“超市阳性”一词频现,让不少人心生忧虑:超市还安全吗?买菜如何防护?
超市为何会出现阳性?
超市作为民生保障场所,人流密集、环境复杂,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阳性病例可能来源有三:一是无症状感染者或潜伏期顾客在不知情时购物,通过飞沫或接触污染环境;二是超市员工带病工作,造成局部传播;三是被污染的冷链食品外包装(如冷冻肉类、海鲜)在一定条件下存活病毒。
病毒存活≠一定感染
需科学认识“环境阳性”,检测出病毒核酸,不代表病毒仍有活性和传染力,研究表明,常温下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有限,且超市普遍定期消杀、通风良好,大大降低传播风险,目前所有确诊案例中,尚未发现单纯因接触超市物品而感染的病例。

防控关键在“人”
真正的风险并非物品本身,而是人员聚集,不戴口罩、近距离交谈、触摸口鼻等行为,才是主要传播途径,北京某超市疫情中,大部分病例均有不规范佩戴口罩史;沈阳某超市聚集性疫情,则与收银台区域人员拥挤直接相关。
超市购物防护指南

超市方的责任
超市经营者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增加消杀频次(尤其购物车、扶手、收银台),控制场内人数,设置“一米线”,保持通风,监管部门应加强抽查,对防控不力的商家依法处理。
理性看待,不必过度恐慌
“超市阳性”提醒我们疫情未远,但不必过度焦虑,只要科学防护、切断传播途径,完全能有效防控,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履行社会责任。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既要警惕,也要从容,让理性引导生活,我们定能在安全与正常间找到平衡。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