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照暖人间—我的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admin 2 2025-11-13 03:49:08

2022年的春天,本该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我的城市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侵袭,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上空旷无人,商铺大门紧闭,曾经喧嚣的市井生活被一种紧张的寂静所取代,正是在这片沉寂之中,我响应了社区的号召,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社区防疫志愿者,这段不长不短,却刻骨铭心的经历,如同一场灵魂的淬炼,让我对生命、责任、奉献与人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体悟。

初入“战场”:从惶恐到坚定的心路转变

还记得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心情是复杂而忐忑的,密不透风的“大白”装备裹在身上,呼吸变得急促,护目镜很快因雾气而模糊,看着眼前长长的、等待核酸检测的居民队伍,一种巨大的责任感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惶恐同时涌上心头,我惶恐于病毒的未知,惶恐于自己能否胜任这份繁琐而重要的工作。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请大家保持两米安全距离!”“提前准备好健康码或身份证!”……这些话,我一天要重复成百上千遍,起初,面对少数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抱怨(“怎么排这么久?”“能不能快一点?”),我感到委屈和无力,但当我看到身边那些早已奋战多日的“老”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他们嗓音沙哑,却依然耐心解释;他们步履蹒跚,却依然奔波不息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社区的王书记,一位年近五十的女干部,已经连续十几天睡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她对我们说:“我们多跑一点路,多费一点口舌,可能就能减少一个感染的风险,我们的身后,是几千户居民的健康安全,这座堡垒,我们不能退。”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我意识到,志愿者的工作,不仅仅是付出体力,更是在构筑一道守护生命的“防火墙”,个人的些许惶恐和委屈,在集体利益和生命安全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从那一刻起,我的心态完成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担当的转变,内心的信念变得无比坚定:我要守好我的岗位,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最后一百米”的艰辛与温情:物资配送中的百态人生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成为了重中之重,我所在的社区是一个大型居住区,老年人比例很高,我的工作重心逐渐从核酸筛查转移到了物资配送——打通生活保障的“最后一百米”。

这“最后一百米”,是体力的极限挑战,我们化身“搬运工”、“快递员”,每天要装卸、清点、分发数以百计的蔬菜包、米面油和药品,穿着防护服,扛着几十斤的重物,穿梭于楼栋之间,汗水浸透了衣背,模糊了双眼,防护服下的我们,每天都能“免费蒸桑拿”,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但精神的收获更是丰盈的。

在这过程中,我见证了人间最质朴的温情,我记得给一位独居的八十多岁张奶奶送菜时,她颤颤巍巍地从门缝里递出两个苹果,不停地说:“孩子,辛苦你们了,拿着吃,别嫌弃。”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和关切的眼神,瞬间驱散了我所有的疲惫,我记得当我们把急需的降压药送到李叔叔手中时,他电话里那哽咽的、连声道谢的声音,我记得在业主群里,每当物资顺利送达,刷屏的“谢谢大白”、“志愿者们辛苦了”,这些简单的文字,成为了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最强动力。

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偶尔会遇到对菜品质量挑剔、对配送速度不满的居民,我们会遭遇指责甚至谩骂,起初,我们会感到愤怒和委屈,但后来我们学会了理解和沟通,我们耐心解释物资采购的艰难和配送流程的复杂,争取他们的理解,渐渐地,我们明白,在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面前,焦虑情绪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输送物资,也是在传递一份稳定与安心,疏导社会的情绪压力,当看到那些曾经抱怨的居民,后来也主动在群里为我们发声、表示感谢时,我深刻体会到,真诚的沟通与付出,终能融化隔阂的坚冰。

微光成炬,照暖人间—我的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从“我”到“我们”:共同体意识的觉醒与升华

在成为志愿者之前,“社区”对我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居住概念,邻里之间,大多是“点头之交”,在这场疫情中,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被打破,社区成为了我们共同依存、共同战斗的最小生命单元。

在志愿者的团队里,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我们有退休不退岗的老党员,发挥余热,负责协调联络;有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承包了所有重活累活;有心思缜密的年轻妈妈,负责信息登记和核对,一丝不苟;还有利用专业特长,为居民提供线上心理疏导的老师……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年龄和背景,但为了同一个目标,我们迅速磨合,形成了一个高效、有爱的战斗集体,我们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了可以托付信任、并肩作战的战友,这种在逆境中凝结的友谊,格外珍贵。

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整个社区居民的互助与觉醒,当有邻居缺婴儿奶粉、缺特定药品时,群里总会有人迅速响应:“我家有,放门口你自己来拿!”;当有老人不会操作手机团购时,楼里的年轻人会主动帮忙下单;有擅长理发的志愿者,在小区空旷处支起摊子,免费为居民解决“头等大事”……一袋盐、一包纸尿裤、一次顺手的帮助,这些微小的善意,如同黑夜中的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彼此前路的温暖光芒。

我深刻地认识到,“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在现代化社区中得到了新的诠释,疫情强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催生了一种基于地缘的、牢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我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休戚与共的整体,这份在患难中彰显的邻里情、同胞爱,是这段灰暗岁月里最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构建未来的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光成炬,照暖人间—我的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淬炼与成长: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

这段志愿者经历,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人生淬炼,它让我跳出了以往相对狭小的个人生活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我学会了在巨大的压力下如何保持冷静与坚韧;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处境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学会了在集体中如何协作与奉献。

我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社会责任”,它并非一个宏大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耐心的引导、每一袋物资的精准送达、每一次对居民需求的积极响应之中,它意味着,当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勇敢地站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我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我亲眼目睹了基层工作者是如何在资源有限、情况多变的困境中,竭尽全力维持社会基本运转的,我理解了政策从制定到执行,需要克服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这让我学会了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建设性的意见,少一份破坏性的批评。

我的城市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活力,那段作为“大白”的日子也渐渐远去,但这段经历所赋予我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铭刻在心,它让我坚信,再微小的光,也能照亮一角黑暗;再平凡的人,汇聚起来,也能形成磅礴的力量。

“微光成炬,照暖人间。”这不仅是我个人心得的总结,更是对那段岁月里所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以及每一位积极配合的市民的最高礼赞,我们曾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用担当、勇气和爱,共同守护了我们深爱的家园,这段记忆,将如同黑夜中的火炬,永远温暖我前行的路,提醒我:爱与责任,是穿越任何艰难险阻最永恒的力量。


上一篇:美国不愿撤军(美国为什么不愿意遣返战俘)
下一篇:【仁寿疫情最新情况/仁寿新冠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