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防疫,当安全变成枷锁

admin 1 2025-11-09 14:40:23

防疫本是科学,过度却成枷锁,三年前,当“防疫”二字首次成为生活主题时,谁曾想到,这道保护生命的防线,竟会演变成某种束缚生活的无形牢笼?在病毒与正常生活之间,我们似乎逐渐迷失了平衡的智慧。

某些地方将科学防疫异化为形式主义的“表演”——不论风险等级,一律全员高频核酸检测;不顾实际效果,片面追求消毒次数与规模;忽视科学依据,盲目延长隔离期限,某地甚至出现对户外独处者严厉劝阻、对宠物实施无害化处理的极端案例,这些措施与其说是防疫,不如说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对公众信任的无情透支。

过度防疫,当安全变成枷锁

过度防疫的代价沉重得令人窒息,中小企业在反复停业中挣扎求生,线下社交几乎停摆,教育从面对面退化为屏幕对屏幕,更深远的是,人们开始对常态化生活产生陌生感——我们习惯了扫码胜过微笑,习惯了距离取代拥抱,习惯了将每个人先视为潜在风险源,这种“防疫心态”的泛化,正在悄然改变社会的信任基础与情感联结。

过度防疫,当安全变成枷锁

当防疫从手段异化为目的本身,当“绝对安全”的幻想凌驾于综合权衡之上,我们实际上背离了防疫的初心,真正的防疫智慧,从来不是追求零风险的虚幻承诺,而是在风险与正常生活之间寻找可持续的平衡点,我们需要的是精准的“手术刀”,而非粗暴的“推土机”;是基于科学证据的理性决策,而非基于恐慌的过度反应。

后疫情时代,我们应当反思:如何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危机中,既有效防控疾病,又最大限度保护社会的正常运转与人的基本权利?这需要决策者摆脱“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式,更需要公众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

防疫的本质是保护生命,而生命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更是有质量、有尊严、有联系的生活,当我们从非常时期的应急措施走向长期治理,必须警惕任何将临时手段永久化、将非常态常态化的倾向,毕竟,我们防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重新拥抱那个充满烟火气、人情味的世界,而不是永远活在被恐惧支配的阴影里。

上一篇:西安疫情新情况通报(西安疫情最新通报名单)
下一篇: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打嘛/新冠疫苗是有必要打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