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标准: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十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具体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标准 一次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初报应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的2小时内完成;续报根据事件进展情况,每24小时至少完成一次;结报在事件终止后1周内完成。
正常情况下来说,管控区需要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管控区原则上居家(参加统一核酸筛查除外),每户每2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辖区内所有非疫情防控必须人员,疫情风险未解除期间,要减少流动,鼓励居家办公,人员进出社区(村)要严格执行测温、验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对辖区内非疫情防控必须运行的按摩、美容、棋牌室、游戏厅、剧院、电影院、健身房等各类文体娱乐场所以及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等公共场所,予以关停。
在防范区上班,在别区居住的市民,需持有单位工作证明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通行,上班途经防范区的,健康码不会变化。

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解除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3)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对于防范区内的居民来说,建议尽可能在家通过线上方式工作。如果确实需要到岗上班,且是在防范区内工作的,可以实行“点对点”出行,即从家中到工作地点之间不离开这个区域。但如果到的是防范区以外的工作地点,则需要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的证明。管控区的划定标准比较特殊。
定义:有病例或密切接触者的小区,但尚未达到封控区的标准。管理措施:居民可以限制性地在小区内活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每天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和症状问询,每两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同时加强环境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防范区:定义:除封控区和管控区之外的其他区域。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2、- 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含100人);中毒人员在100人以内,死亡1—9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不良反应和接种事件。- 1次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10—49人;死亡4人以下。- 市州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标准: 一次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4、一级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是针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一级响应是最高级别的应对措施。比如: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5、职业中毒事件,定义为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事件。 其他中毒事件,指的是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 环境因素事件,当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时,需进行报告。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