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病毒命名之争,科学、政治与文化的交汇点
2
2025-10-29
当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出现,人们最常问的问题之一就是:“它叫什么名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涉及一个由科学、公共卫生和大众传播共同构成的复杂命名体系。
公众称呼:便捷的希腊字母系统
在疫情初期,新发现的变异株常以其首次被检测到的地点命名,如“英国变异株”、“南非变异株”等,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地域污名化和歧视,为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5月引入了希腊字母命名系统,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简单、易记且不具污名化的标签。
我们熟知的变异株有了新的“代号”:
这套系统成功地将复杂的科学名称转化为便于媒体传播和公众讨论的通用名,有效减少了地域歧视。
科学命名:揭示谱系的“身份证”

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之间,他们使用的是另一套更为精确的科学命名系统,这就像是病毒变异株的“身份证”,记录了它的遗传谱系和演化关系,主要有两种:
Pango命名法:这是最常用的系统,它看起来像一份“家族族谱”,B.1.1.7”或“XBB.1.5”,开头的字母代表一个重要的初始病毒分支,后续的点号和数字表示在该分支下进一步演化出的子分支,这套命名法能清晰展示病毒是如何一步步变异和传播的。
Nextstrain命名法:同样基于基因序列,它使用年份和分支来命名,如“20I (Alpha, V1)” ,它更侧重于通过全球共享的病毒基因数据来描绘病毒的演化树。

这些科学名称对于追踪病毒传播路径、研究变异之间的亲缘关系至关重要,但它们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确实显得晦涩难懂。
命名的挑战与未来
希腊字母系统虽然便捷,但也面临挑战,当奥密克戎(Omicron)出现后,其快速变异产生了大量亚型,很快就耗尽了剩余的希腊字母,WHO因此宣布,在奥密克戎之后,将不再使用新的希腊字母,而是继续沿用“奥密克戎”作为主名称,并强调其下的亚分支(如XBB等)。
这一决定意味着,未来的命名可能需要依赖更细致的科学命名与公众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原则依然是:避免污名化、便于公共交流、服务于科学研究。
下一次当你听到“奥密克戎XBB.1.5”这个名字时,你会明白,“奥密克戎”是它的公共称呼,而“XBB.1.5”则是它在科学家实验室里的精准身份证,病毒变异株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签,它反映了人类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在科学严谨性与社会包容性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