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战疫记,一座城市的坚守与温度
1
2025-10-29
2022年的冬春之交,通州再次被推上疫情防控的前线,核酸检测,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如今已成为每个通州人生活的一部分,从社区广场到街边公园,从清晨微光到深夜灯火,通州的核酸采样点像一座座无声的堡垒,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清晨六点,社区广场的微光
天还未亮,通州某社区广场已亮起数盏白灯,医护人员裹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寒风中搓了搓冻僵的双手,开始准备试管和棉签,队伍从采样台蜿蜒至小区门口,人们安静地排着队,偶尔能听到孩子的嘟囔声被家长轻声安抚,一位老人熟练地调出手机健康码,志愿者快步上前帮他把屏幕亮度调高——这是通州核酸点上最寻常的温情瞬间。

中午十二点,流动车驶入城中村
“请您张嘴,稍微抬头。”流动核酸车停靠在城中村口,医护人员站在车窗口快速采样,外卖小哥王师傅趁着送餐间隙赶来检测:“耽误十分钟,安心一整天。”这样的流动点位遍布通州商场、工地、学校周边,让核酸检测像买菜一样方便,通州用精细化布控证明:疫情防控既要力度,更要精度。

深夜十一点,写字楼下的“最后一百米”
最后一波检测人群是刚下班的上班族,在运河商务区,采样点特意延长服务至午夜,李女士做完检测后对医护人员鞠躬致谢:“你们守到多晚,我们就安心到多晚。”路灯下,防护面罩上的水汽凝结成霜,而登记信息的手机屏幕依然在暗夜中发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通州的每个核酸点都是观察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窗口,它记录着基层工作者的创新——有的社区发明了“彩虹动线”,用彩色胶带引导分流;展现着技术赋能的高效——核酸结果通过健康宝实时推送;更见证着普通人的坚韧——那对每次检测都向医护人员敬礼的母子,那箱不愿留名市民送来的暖宝宝,那些在微信群相互提醒检测时间的邻里。
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通州核酸点的灯火或许会渐渐熄灭,但这段记忆已融入城市肌理:它教会我们在危机中保持秩序,在距离中体现关怀,在不确定性中坚守希望,正如一位通州市民所说:“每次张嘴说‘啊’,都是在为这座城市注入一份安全感。”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终将汇聚成冲破寒冬的暖流。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