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让所有人意识到病毒的威胁,但对于某些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不仅仅是“一场重感冒”,而是演变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研究表明,一些基础疾病会显著增加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哪些基础疾病最怕新冠肺炎?这些人群又该如何防护?本文将结合权威数据(如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疾控中心指南)详细解析。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或加重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力衰竭,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2-3倍。
防护建议: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接种疫苗以降低重症风险。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更易发生病毒侵袭和炎症风暴,高血糖环境还可能加速病毒复制,增加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概率。
防护建议: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稳定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注意足部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等患者,本身肺部功能已受损,新冠病毒主要攻击呼吸道,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呼吸衰竭。
防护建议:坚持使用吸入器等药物;避免烟雾和污染环境;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减少合并感染风险。
肥胖(BMI≥30)会限制肺活量,并伴随慢性炎症状态,增加血栓和器官衰竭风险,数据显示,肥胖患者新冠重症率可升高至50%以上。
防护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减重;定期筛查代谢指标;接种疫苗并加强防护措施。

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患者免疫应答低下,且常伴有贫血、心血管问题,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加重肾损伤,甚至需要终身透析。
防护建议:严格控制饮食和水分摄入;遵医嘱调整药物;透析患者需加强治疗场所的消毒管理。
艾滋病、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患者,因免疫系统受损,难以有效清除病毒,易转为重症或长期携带病毒。
防护建议: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咨询医生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优先接种灭活疫苗等安全剂型。
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感染后可能诱发肝衰竭,病毒还可能通过ACE2受体直接攻击肝细胞。
防护建议: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接种乙肝疫苗以防合并感染。

痴呆、脑卒中、帕金森病等患者,可能因认知或行动障碍无法有效执行防护措施,且感染后易出现缺氧性脑损伤。
防护建议: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通过康复训练维持身体机能。
对于以上8类人群,预防是关键:
新冠肺炎仍在变异,但科学防护能为我们筑起坚固防线,基础疾病患者更需提高警惕,主动管理健康,才能平安度过疫情挑战。
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控中心(CDC)、《柳叶刀》期刊相关研究。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