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大连封闭小区全记录,抗疫时刻的城市脉动
2
2025-10-22
清晨六点,裕华区某小区的广播准时响起:“各位居民请保持一米间距,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早已在晨雾中准备就绪,这是这个拥有三千住户的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地区的第十三天。
10月23日,石家庄通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三个小区被实施封闭管理,一夜之间,熟悉的社区被划入另一个维度——警戒线内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线内,社区工作者老张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他手里攥着不断震动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待回复消息:301单元的孕妇需要产检,702室的老人降压药只剩三天用量,1102的初中生急需打印复习资料,他的对讲机里传来各种声音,像交织的网,将整个社区紧紧连结。
线外,志愿者小陈正在分拣物资,每份蔬菜包上都贴着便签:“加油!我们在一起。”这些来自周边商超的支援物资,要经过严格消杀才能送入小区,他说最感动的是有位小朋友在物资箱上画了幅画——穿着防护服的守护者背后长出了翅膀。

据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数据,目前封闭小区已完成八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采样7.2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医护人员在寒风中冻得通红的双手,是社区工作者彻夜未眠布设的检测点,是居民们自觉保持的安静队列。
“刚开始确实焦虑。”住在12号楼的李女士坦言,看着确诊病例活动轨迹与自己生活圈重叠,她连夜检查了家里的囤货,但第二天看到物业建立的物资保障群,社区医院开通的线上问诊通道,她的心慢慢安定下来。

封闭管理意外地打破了现代社区的疏离,从未说过话的邻居在团购群里熟络起来,年轻人主动为独居老人配送物资,顶楼的住户在业主群里直播日落,成为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
社区书记王大姐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特殊需求:需要定期化疗的病人、独自在家的考研学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 ...她说:“我们要守住的不仅是防疫线,更是居民的心理防线。”
随着最后一个隔离周期进入倒计时,小区门口的玉兰树已酝酿起来年的花苞,这场发生在具体坐标的抗疫故事,即将迎来解封的曙光。
石家庄这些小区的十四天,是中国抗疫图景的微观切片,它记录着突发疫情下的应急响应,更见证着普通人在特殊时期的相互守望,当警戒线撤去,生活回归常态,这段共同经历的特殊记忆,将成为社区继续前行的独特底色——它提醒我们,危机来临时,最大的力量始终来自彼此的守护与坚持。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