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我在整理抽屉时,一枚圆形蓝色印章滚落出来,拾起细看,“核酸检测”四个字环绕着检测日期,中央是“阴性”二字,这枚曾主宰我们出入自由的章子,如今静静躺在杂物间,像一枚来自特殊年代的化石。
这枚直径不足三厘米的印章,在疫情三年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决定一个人能否走进菜市场、乘坐地铁、回到自己的家,为求得这个蓝色印记,我们在晨光中排起长队,张开嘴巴,等待那轻轻一捅,集齐“七天三检”的印章,如同收集通关文牒;错过一次检测,生活就可能陷入停滞。

我认识一位美术馆门卫老陈,他的工作就是查验这些印章,每天,他要用掉三盒印泥,在登记本上盖下数百个印记。“有的人因为印章模糊和我争吵,有的人因为找不到检测点急得掉眼泪。”老陈说,那些密密麻麻的印章,在他眼中不仅是通行证明,更是芸芸众生在疫情下的生存实录。

核酸检测点已撤除,健康码下线,但这枚印章依然值得珍藏,它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文明面对危机的物证,就像我们收藏粮票、侨汇券一样,这些日常物件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运作逻辑,未来某天,当我们的子孙问起“疫情是什么”,这枚小小的印章会比任何教科书都更具说服力。
历史总会在日常物品上留下印记,黑死病时期的隔离标志、二战期间的配给券、非典时期的体温登记表——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都是人类与灾难抗争的见证,核酸检测章子加入了这条历史长河,默默诉说着我们共同的经历:恐惧与勇气、隔离与守望、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
我把那枚印章放回原处,没有丢弃,它提醒我珍惜当下的寻常日子——说走就走的旅行,随时可赴的聚会,无需证明的自由,这些曾经理所当然的权利,我们为之等待了三年,而这枚小小的蓝色印章,将永远见证:在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中,我们如何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彼此,直至曙光重现。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