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复阳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再次具有传染性或者病情复发。复阳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标本的差异、患者个人恢复速度、病毒在体内的残留等。监测标本的差异:在患者治愈出院时,通常会对上呼吸道进行核酸检测。
2、康复者体内无活病毒或病毒量极低,无法持续排出病原体,因此不构成传染源。即使接触易感人群,也缺乏传播所需的病毒基础。但需注意特殊情况与长期防护。极少数康复者可能出现“病毒复阳”,但复阳者体内病毒多为残留片段,无完整病毒颗粒,传染性极低。
3、新冠痊愈后通常不会有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的判定标准之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核酸转阴意味着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已经降低到无法检测出的水平,此时患者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病毒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病毒量作为基础,当病毒量极低时,其传播能力也会大幅下降。
4、这表明,至少在这些案例中,复阳患者并未显示出传染能力。其次,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中。例如,从第五版到第六版诊疗方案,患者出院的检测位置已经从上呼吸道改为下呼吸道,将肺泡灌洗液的监测作为出院标准。这一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减少复阳现象的发生。
5、再隔离14天,如果核酸阴性再出院。 这些复阳的患者,实际上绝大部分是没症状的,尽管说是阳性,但他实际上已经康复,没有任何呼吸道和发烧的表现。广东疾控中心做了一个出院患者随访, 钟南山院士也说过,复阳这种情况不具备传染性。

“复阳”: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也阴性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阳性了。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因此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二次感染”: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经彻底康复了,但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
复阳和二次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复阳是治疗未完全清除病毒,而二次感染是完全康复后再次感染。复阳通常无传染性,而二次感染则具有传染性。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高接触风险工作者,需特别注意预防二次感染。居家治疗期间,保持个人卫生、合理用药、监测症状变化是关键。
再次感染有别于新冠复阳,是一次新的感染。新冠复阳指的是第一次感染期间,体内的病毒尚未完全清除,但由于检测方法、采样方法和排毒的间歇性等各种原因在检测期间出现假阴性,复测时检测出阳性或者症状反复的情况。再次感染则是在第一次感染彻底痊愈后,重新接触毒株后出现的二次感染情况。

患者治愈之后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但也不必过于恐慌。针对多地出现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测试复阳的情况,确实引发了公众对于治愈患者安全性的担忧。然而,通过专业分析和实际案例,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更为理性的判断。首先,复阳现象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复发或再次感染。
两例复阳病例出现,我个人觉得对后续治愈的人影响还是会有的,不过目前监控的情况下,即便是新冠肺炎病例治愈之后,出现复阳的情况,好像也并不具有传染性。当然,这只是短时期内的监控成果,介于印度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我们在应对疫情上面还是要谨慎再谨慎。
新型冠状病毒治愈后一般不会传染给别人,但存在少数复阳患者有传染风险。 治愈标准与病毒载量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经治疗后,病毒载量会逐渐降低,症状消失且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时,通常被认定为临床治愈。此时患者体内病毒活性显著下降,传染性大幅降低,常规接触下传播风险极低。
康复后的传染性转阴后无传染性:新冠阳性转阴后马上就不会传染给人,因为转阴即代表临床治愈。但要注意,不排除患者假阴性的可能,此时仍有传染力。复阳或再次感染者有传染性:新冠阳性患者如果治愈后复阳或者再次感染,还是会传染别人。
新冠病人治愈后核酸复阳的传染性较低或几乎没有传染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复阳患者体内病毒毒性低或已死亡;复阳现象可能与核酸检测的假阳性有关;相关研究发现复阳患者未出现症状且未传染他人。因此,在面对复阳病例时,应保持科学态度,不必过度恐慌。同时,继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