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原体叠加流行压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月27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秋冬季将面临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需强化“多病同防”策略,戴口罩成为阻断传播的重要手段。
经常戴口罩的人群主要包括过敏体质者。例如,春季柳絮飞扬,对花粉和粉尘敏感的人群会感到皮肤不适。佩戴口罩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能有效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鼻炎患者也是口罩的常见佩戴者。春季对这部分人群来说可能是困扰,而口罩则成为他们的“护身符”。
口臭是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戴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口臭,为佩戴者提供更多的社交自信。 面对中国严重的雾霾问题,出门时佩戴口罩变得尤为重要。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保护呼吸系统免受伤害。
现在很多人戴口罩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 另外,有些人因为对花粉过敏,在春季需要戴口罩以避免过敏反应。 还有部分人戴口罩是为了防止粉尘污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跟风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不良习惯。我们一定听过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的典故,大家都会去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而对于戴口罩这件事来说,很多女生佩戴口罩也是在学习别人。看到有人戴口罩,就去模仿,久而久之,戴口罩出行的人多了,大家也就把这种方式当成了一种时尚。
戴口罩或许将成为许多人的习惯,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国外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复杂,部分国家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存在反复风险。这种国际大环境使得我国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压力,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促使人们持续保持戴口罩等防护习惯。
截至2025年,基孔肯雅病毒在中国主要活跃于南方部分省份,其中广东和云南的疫情较为突出。 广东地区:境外输入与本地传播并存 广东是疫情最集中的区域,2025年7月佛山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累计病例2659例。此前,东莞、广州、茂名等地也报告过输入性或本地病例。
美国疾控中心及多位专家担忧,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在美国南部多个州滞后,这些地区可能会在夏季面临新冠疫情的新一轮暴发。接种进度差异显著 美国十多个州已经达到了至少70%的成年人接种至少一剂疫苗的基准,这是该国在7月4日前设定的目标。然而,在南方,数个州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
据国家流感中心的相关数据,南方多省出现异常流感,“甲3型”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毒源。 本应在秋冬季高发的流感疫情在6月份于南方7省爆发。 广州发热门诊就诊量不断攀升,深圳出现7例重症流感患儿。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需警惕秋冬季可能存在的流感与新冠叠加流行风险。
截至2025年7月26日,基孔肯雅热疫情分布情况如下:国内疫情国内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截至7月24日累计病例破四千,五区均有病例,顺德区是核心区域。7月25日新增273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且均为轻症。
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但南方部分省份(如广东、云南、福建等)仍存在蚊媒传染病风险,尤其是10-11月为流行季。传播途径与常见疾病 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1、传播速度与传播力不同: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力明显强于流感。从基本传染数评估来看,新冠肺炎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使得疫情的扩散更为迅速和广泛。而流感的传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相比之下,其传播的强度和速度要弱于新冠肺炎。

2、流感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在病毒类型、传染源、流行情况、并发症方面存在区别,具体如下:病毒类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3、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传染性及易感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病原体:流感由流感病毒(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属于正黏病毒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属于冠状病毒科。两者基因序列和结构差异明显,导致疾病特征不同。
广东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民众应加强预防 广东卫生在线从广州多家医院获悉,进入6月以来,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急剧攀升,这些患者大多被诊断为流感,且以学龄儿童居多。根据广东疾控的最新流感监测数据,门诊中流感样病例占比(ILI%)已达29%,说明广东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一些学校和集体单位已出现局部疫情。
广东近期确实已迎来甲流新流行高峰,流感就诊人数在逐步攀升。 以下从现状、预测、症状区别、预防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现状就诊人数攀升:广东不少地方流感就诊人数逐步增加,如南海区人民医院之前门诊量是700多,4月2日到达高峰时为1200多。
疾控提醒:感染人数骤增!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 近期,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及流感病毒阳性率均有所上升,阳性检出标本以甲型流感(H3N2)病毒为主,标志着我国部分省份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一些学校和集体单位已出现局部暴发疫情,民众需高度重视并做好预防工作。
近期,广东地区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呈现明显上升势头。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广东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达到18384例,相较6月增长了10138例。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经历,包括喉咙痛、鼻塞、咳嗽等症状。针对这一情况,医生提醒公众要加强防护,避免感染。
中药预防可作为辅助手段,例如用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热水冲泡代茶饮用,可清热解毒、抗病毒,适用于流感高发期的预防。但需注意,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活环境与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接触感染源。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节前完成接种。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及重症发生率,但需每年接种,因流感病毒株可能变异。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在流感季节前完成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及重症概率。
1、今年流感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大于新冠。对于感觉今年流感似乎比往年更严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流感与新冠的流行情况对比流感流行情况: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其严重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株的变异、人群的免疫力水平、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等。
2、门诊流感病例增多,真相是今年流感季提前到来且流行情况比往年严重,同时多种病原体接力流行,但新冠检出率并未明显升高,也没有新病毒流行的确切依据。流感季提前且严重:今年整体流感样病例高于往年,且流感季来的比往年早了一些,流行情况也比往年严重。
3、今年的流感严重程度并未因毒力加重,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偶尔波动。以下是详细分析:流感本身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流感,作为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今年的流感病毒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异或变成新的流感类型,也没有与新冠病毒发生融合。
4、新冠并非大号流感 从死亡率上看,新冠相较于某些历史时期的流感可能较低,但从传播力和社会影响来看,新冠绝非大号流感那么简单。传播力极强:新冠病毒的R0值(基本传染数)远高于流感。流感R0值大约为2,意味着一个感染者在传染期内平均可以传染给2个人。
5、今年秋冬季出现较高水平的流感流行风险偏高,且有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针对这一形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以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丹等专家给出了专业建议。
6、新冠不是大号流感,新冠重症概率不高。新冠不是大号流感: 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主要集中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高龄人群,这表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与流感存在显著差异。 奥密克戎病毒虽然具有高传播性,但其低毒力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因此不能将新冠简单地称为大号流感。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