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房间与通风
为确诊家人安排通风良好的独立房间,门口放置椅子用于无接触传递物品,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可有效降低病毒浓度。
提示:若条件有限,至少保持2米以上距离,用帘子或屏风做物理隔断。
分区使用卫生间
理想情况下患者单独使用卫生间,如共用,需在每次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马桶、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其他家人错峰使用并延迟30分钟再进入。
划定污染区与清洁区
患者房间门口至卫生间路径设为“污染区”,其他区域为“清洁区”,在污染区放置专用垃圾袋(双层包装),丢弃口罩、纸巾等污染物。
佩戴口罩与手部卫生
物品传递与消毒

衣物处理
患者衣物单独存放,清洗时用6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阳光下暴晒晾干。
症状记录表
制作每日监测表,记录体温、血氧饱和度(建议配备指夹式血氧仪)、咳嗽频率等症状变化,若出现以下警示信号需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
🔴 血氧饱和度低于94%
🔴 呼吸困难或胸痛
分级用药策略

建立“线上关怀通道”
通过微信视频共同用餐、隔门聊天,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在患者房间准备书籍、平板电脑等娱乐工具。
正向语言与行动
避免使用“都怪你传染”等指责性语言,换成“我们一起度过”的共情表达,可写鼓励便条贴在送餐托盘上,或共享家庭相册回忆快乐时光。
照顾者自我调适
照护者每天预留15分钟独处时间,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与朋友视频倾诉,或申请社区志愿者协助采购物资,避免过度疲劳。
疫情之下,家是我们最后的堡垒,用科学防护铸盾,以人间温情为矛,才能让爱与健康同在。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