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B病毒是一种阿尔法疱疹病毒,自然宿主为恒河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病毒可通过唾液、粪便或体液传播,人类感染通常源于动物咬伤、抓伤或接触污染样本,感染者初期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引发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70%以上,尽管人类感染病例罕见(自1932年发现以来仅约50例),但其高致死性使其成为生物安全重点防范对象。
2021年3月,美国某私立研究机构一名员工在清理猕猴笼舍时未佩戴完整防护装备,眼部被病毒污染物溅染,数日后,该员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随后病情急剧恶化,虽经多轮抗病毒治疗,仍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美国疾控中心(CDC)调查确认,病毒基因序列与实验室所用猕猴携带的猴B病毒高度一致。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国生物实验室的多重漏洞:

猴B病毒泄漏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美国多地实验室屡次报告安全事故,包括2014年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天花病毒样本遗漏、2015年五角大楼向多国误发活性炭疽杆菌等,这些事件引发以下争议:
为防范类似事件重演,国际社会需从三方面加强行动:

猴B病毒美国泄漏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探索自然边界时面临的风险与责任,在科技进步与生物安全的天平上,唯有坚守敬畏之心、健全监管网络,才能避免微观世界的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灾难。
参考文献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