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尹卫东进一步通过科兴控股香港创立科兴中维,这是一家专门研发科兴疫苗的公司,与北京科兴没有直接关联。科兴中维的高管和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北京科兴,导致潘爱华的未名医药在去年十一月突然将尹卫东和科兴中维告上法庭,指控其转移资源研发新冠疫苗。潘爱华在与尹卫东的股权之争中失利,原因在于他对股权设计的错误理解。
2、经过多年的争斗,尹卫东最终笑到了最后。他成功保住了科兴生物的大股东地位,并继续掌控着科兴中维这一赚钱机器。而潘爱华则失去了对未名医药的控制权,也未能夺回北京科兴的实际控制权。近期,拉闸断电导致的损失终审判决未名医药和潘爱华需承担赔偿1540.4万元。
3、科兴中维是科兴控股香港的全资子公司。通过股权穿透分析,发现科兴控股香港的上市主体为美股的科兴生物,其实际控制人为尹卫东。 北京科兴的疫苗销售成为行业焦点。2021年,该公司实现近1000亿元的利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实际上是一家纯外资企业。
4、科鼎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是北京科鼎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尹卫东,另外两大自然人股东是王楠和王敬宁。总结 通过对科兴生物和科兴中维的股权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其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且境外机构持股占据大头。科兴生物的前六大股东中,除了董事长尹卫东外,其余五大股东均为境外投资机构。
中国三大新冠疫苗公司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科兴中维、康希诺生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是全球唯一在3条技术路线上研发4款新冠疫苗的企业。旗下北京生物、武汉生物等研究所生产灭活疫苗,年产能达50亿剂。它的疫苗是国内首支获批上市及首批获世卫组织认证的疫苗,覆盖196个国别人群。
科兴制药,即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在研产品不包含疫苗产品,主要产品包括重组蛋白药物人促红素(依普定)、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特喜)等。
科兴疫苗是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该公司是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相关信息如下:公司名称: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科兴ev71疫苗和中科院ev71疫苗在完成者、发表时间和研究地点方面存在差异。 完成者差异:- 北京科兴ev71疫苗:该疫苗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研发。
北京科兴ev71疫苗和中科院ev71疫苗区别为:完成人不同、发表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完成人不同 北京科兴ev71疫苗:北京科兴ev71疫苗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完成。
疫苗种类及生产企业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分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根据北京科兴和昆明所分别在广西和江苏开展了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幼儿经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后的28天,其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1%-97%,对于EV71感染相关HFMD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北京科兴的大股东包括潘爱华、杨晓敏、罗德顺和赵芙蓉。 北京科兴的股权结构明确,中方少数股权股东为未名生物,持股比例为291%,而外方控股股东为香港科兴,持股比例为709%。 若按照未名生物的穿透计算方式,潘爱华、杨晓敏、罗德顺、赵芙蓉等四人通过未名生物间接持有北京科兴08%的股权。
科兴的主要股东包括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软银集团、高瓴资本等。其中北京科兴中维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大。具体来说,科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北京科兴中维作为母公司持有较大股份,软银集团在2021年通过投资获得了部分股权,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也有参与。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投资方和个人股东。
实际上,科兴中维与陷入股权之争的北京科兴并非同一公司。追溯到2001年,潘爱华和尹卫东联手创立科兴生物制品公司,潘爱华占股51%,任公司大股东兼董事长,尹卫东以技术入股,持股24%,担任总经理。剩余25%股权则作为激励,分配给北京科兴管理层,主要是尹卫东带来的研发团队。
Globe Capital LLC(强新资本):背后的掌舵人是李嘉强,他是北京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拥有科兴生物69%的股权。“科兴中维”股权结构分析 科兴中维作为科兴疫苗的生产商,其股权结构相对清晰。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科兴中维524%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尹卫东:作为科兴生物的创始人,持股比例为85%,在公司的决策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子公司股权持有情况:科兴生物通过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其子公司股权,包括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24%的股权、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70897%的股权,以及科兴(大连)疫苗技术有限公司68%的股权。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