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确诊一例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的警钟与应对
2
2025-10-19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有一类人群始终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他们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病,当基础病与新冠病毒感染叠加,风险不再只是简单的“1+1=2”,而可能演变为一场危及生命的风暴,理解这种双重威胁的机制,并采取科学防护措施,对保护脆弱群体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的“双重负担”
许多基础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减弱,当新冠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可能反应迟缓,无法有效控制病毒复制,甚至可能因“反应迟钝”而引发更严重的炎症风暴。
靶器官的“脆弱性”
新冠病毒不仅攻击呼吸道,还可能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侵袭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若患者本身已有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这些器官的功能储备本就不足,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多器官衰竭。

药物与治疗的复杂性
某些降压药可能理论上影响ACE2受体表达,尽管尚无定论,但用药调整需谨慎;而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可能进一步削弱抗病毒能力,治疗中需平衡基础病控制与抗感染之间的矛盾,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心衰患者的液体管理难题等。
基础病管理优先
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肺功能等指标,确保病情稳定,例如糖尿病患者应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心血管患者需避免擅自停用降压药。

强化疫苗接种与防护
基础病患者应优先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并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也可降低合并感染风险。
感染后的早期干预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气短等症状,立即就医筛查,切勿因担心医院交叉感染而延误,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氧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率。
家庭与社区需加强对基础病患者的关怀,协助采购物资、预约就医,医疗机构应建立“绿色通道”,提供远程咨询,减少患者暴露风险,公共卫生政策也需将脆弱人群的保护置于核心,例如在疫情高峰期间定向分配医疗资源。
对于有基础病的群体,新冠肺炎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而是一场需要严阵以待的考验,唯有通过个人谨慎预防、家庭社会支持与医疗系统高效应对的合力,才能为这些生命筑起最坚固的防线,每一个脆弱生命的背后,都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责任。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