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河,在村口静静流淌了千百年,滋养着两岸的炊烟与稻田,它平日里温顺得像匹柔软的绸缎,是孩子们夏日的乐园,当雨季的暴雨倾盆而下,它便会撕去温和的面具,露出浑浊而汹涌的獠牙。
那个闷热的午后,十六岁的林小雨就是在这里,听到了岸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呼救声。
落水的是两个在河边玩耍的邻家小孩,他们脚下的泥土因河水浸泡而突然坍塌,瞬间就被卷入了湍急的中央,岸边的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只有几个更小的孩子吓得呆立当场,哭喊着。
小雨没有片刻犹豫,她把怀里抱着的、刚从镇上买来的书本往地上一扔,鞋子都来不及脱,就像一支离弦的箭,纵身跃入了那令人胆寒的激流之中。
她是个在河边长大的孩子,熟悉水性,但此刻的河流,力量远超她的想象,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杂草和树枝,像无数只无形的手,撕扯着她单薄的身体,她奋力游向那个挣扎得最厉害的小男孩,从背后紧紧抓住他,用尽全身力气将他推向岸边浅水区,男孩的手慌乱中抓到了水边的芦苇,被闻讯赶来的其他孩子七手八脚地拖了上去。
小雨的体力已消耗大半,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苍白的脸上,呼吸急促,河中心,另一个小女孩的身影在浪花中忽隐忽现,哭声已经微弱。
回头上岸,她可以安全,再次向前,生死难料。

这个选择,在林小雨的心中,或许根本不曾存在过,她深吸一口气,再次转身,义无反顾地扑向了河流更深、更急的中心。
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加艰难,她的动作明显迟缓,每一次划水都仿佛在与死神角力,她终于抓住了那个已经无力挣扎的小女孩,用肩膀,用脊背,用生命中最后的气力,将女孩高高托起,推向一片相对平缓的水域……岸上的人终于多了起来,有人跳下水,接住了那个被托举过来的生命。
当人们救起小女孩,再回头寻找林小雨时,河面只剩下翻滚的浊浪,哪里还有那个少女的身影。
搜救持续了整个下午,当晚霞将天空染成一片凄美的橘红时,人们在下游的回水湾找到了她,她安静的躺在河滩上,像是睡着了,只是再也不会醒来,她的手臂,还保持着一种向上推举的姿态。

十六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奋力托举的瞬间。
消息传开,整个乡镇为之悲恸,人们涌到河边,点起蜡烛,放下白色的菊花,她救起的两个孩子的家人长跪不起,哭声令人心碎,在她的追悼会上,老师、同学、村民,无数被她善良温暖过的人,都来送她最后一程,人们回忆里的她,总是带着腼腆的微笑,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好女儿,是弟妹心中温柔的姐姐。
她书桌上的课本还摊开着,里面夹着一枚自制的书签,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她没能等到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却用最纯粹、最壮烈的方式,践行了“救死扶伤”的誓言。
那条河,依旧日夜不停地流淌,它带走了一个如花般的生命,却带不走一个英雄的故事,林小雨,这个平凡的女孩,用一次超越生命本能的选择,一次耗尽生命的托举,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她告诉我们,英雄从不披戴铠甲,她可能就藏在那个穿着校服、笑容腼腆的少女身体里,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照亮人间最璀璨的光华。
她渡了他人到生的彼岸,自己却留在了十六岁的渡口,成为了永恒。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