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核酸检测会怎么样?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1
2025-11-10
翻开手机相册,一张特殊的照片映入眼帘:一个刚满一岁的小宝宝,正仰着头,熟练地张开小嘴,等待着核酸拭子,照片的角落里,我默默记录着一个数字——59,这不是一个冰冷的统计,而是我孩子人生起步第一年里,最深刻、也最令人百感交集的“成长印记”。
还记得他第一次做核酸时的情景,那时他才几个月大,被我用背带裹在怀里,当“大白”俯身靠近时,他好奇地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完全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拭子进入口腔的瞬间,他本能地挣扎、啼哭,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抗拒,我和他爸爸一边轻声安抚,一边用力稳住他,做完后三个人都像打了一场仗,精疲力尽。
孩子的适应能力超乎想象,第三次、第五次、第十次……他从嚎啕大哭,变成了小声呜咽,再到只是皱皱眉头,不知从第几次开始,他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会主动微微张开嘴,甚至会在结束后,含着泪花对“大白”模糊地说一声“谢~”,这个动作,从最初的恐惧,变成了他生活中一个理所当然的环节,就像喝奶、睡觉一样平常。

这59次核酸,串联起他跌跌撞撞的成长,他在核酸点学会了稳稳地站立,在排队时学会了叫“妈妈”,在一次次仰头中,懂得了“啊”这个指令的含义,他的婴儿车里,除了玩具和零食,常备的是成人的健康码和他的核酸码,他的童年世界,被口罩、防护面罩和一米线重新定义着。
对我们这个家庭而言,这59次检测,是59份安心的凭证,也是59次时代的尘埃落在肩头的重量,我们曾在天未亮时抱着熟睡的他去排队,也曾在深夜的紧急筛查中匆匆下楼,每一张阴性的报告,都是我们守护他健康的一道壁垒,是通往公园、商场的“通行证”,我们心疼他这么小就要经历这些,却也感激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那张核酸码已经静静躺在手机文件夹的底部,很久没有被点开,那段全民核酸的日子,正逐渐成为一段被封存的历史,但我不会删除那张记录着第59次核酸的照片。
对于我的孩子,这或许将是他完全没有记忆的模糊往事,这是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它记录了一个小生命在特殊时代的坚韧与适应,也承载了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关于守护、关于牺牲、关于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对“如常”生活最朴素的渴望。
这59次核酸,是我一岁孩子没有记忆的“丰碑”,却是一个时代刻在我们心里,爱”与“责任”的深刻年轮。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