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季,江苏省扬州市暴发的一轮新冠疫情,因其来势汹汹、波及范围广而备受全国关注,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通过流调溯源工作的深入,两条清晰的主传播链浮出水面,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在Delta变异株面前,特定场所和环节可能存在的巨大防控漏洞。
第一条传播链:棋牌室——隐匿的“风暴眼”
这条传播链是扬州此次疫情最早爆发、也是最主要的一条传播链,其核心关联点是邗江区宏远棋牌室。

- 源头输入: 疫情的起点是一位从南京江宁区(当时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地)来到扬州邗江区的毛姓老太(俗称“毛老太”),她在明知自身可能涉疫的情况下,频繁活动于扬州市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多次前往宏远棋牌室。
- 超级传播环境: 棋牌室,特别是地下室的棋牌室,通常具有空间密闭、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参与者多为老年人且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等特点,这些因素共同创造了一个病毒传播的“完美温床”,Delta变异株凭借其更强的传染性和更短的潜伏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实现了惊人的“超级传播”事件。
- 迅速扩散: 以“毛老太”为引爆点,病毒在棋牌室的牌友、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中迅速蔓延,由于棋牌室活动人员社会关系复杂、活动轨迹交错,导致疫情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扩散,感染人数急剧上升,成为扬州本轮疫情的“风暴中心”。
第二条传播链:核酸检测点——意想不到的“交叉感染地”
在第一条传播链暴发后,扬州市迅速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在组织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人员短时大量聚集,部分核酸检测点不幸成为了第二条传播链的源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季园小区秋南苑核酸检测点。

- 传播场景: 在排队等候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大量市民聚集,尽管多数人佩戴口罩,但在如此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下,尤其是在当时天气炎热,部分市民可能不规范佩戴口罩(如露出鼻子)的情况下,病毒依然找到了传播的缝隙。
- 链式反应: 一些在棋牌室链中已被感染但尚在潜伏期或无症状的市民,在前往接受核酸检测时,将病毒传播给了其他一同排队的市民,这导致疫情出现了“次生”传播,使得防控形势更加复杂,也暴露了大规模核酸筛查组织环节中存在的风险。
两条传播链带来的深刻启示
扬州疫情的这两条清晰传播链,为我们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
- 严控重点密闭场所: 必须对棋牌室、麻将馆、KTV、浴室等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实施最严格的常态化防控措施,甚至在疫情风险期果断暂停营业,要加强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和防疫知识宣传,筑牢重点人群的免疫屏障。
- 优化大规模筛查方案: 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必须科学设置采样点,实行分时段、分批次预约,严格落实“一米线”、专人秩序维护等要求,避免人员扎堆聚集,防止检测点成为新的风险点。
- 流调溯源必须“快、准、全”: 面对传播力更强的变异毒株,流调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不仅要追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还要迅速锁定其活动轨迹涉及的重点场所,第一时间进行封控和环境消杀,切断传播途径。
扬州疫情集中在“棋牌室”与“核酸检测点”这两条传播链上,是一次代价沉重的实战教训,它深刻地告诉我们,新冠病毒的防控是一场精细的“阵地战”,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让防线失守,唯有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以科学、精准、高效的策略应对,才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挑战中,更好地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