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非必要不出境,在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
1
2025-11-08
当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全球,每一所顶尖大学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浙江大学,这座屹立于中国东南的学术重镇,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谱写了一曲科研攻坚与社会担当的交响乐。
科研利器,直指病毒核心
疫情伊始,浙大的多个顶尖实验室便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临危受命,将研究焦点迅速对准了新冠病毒。
前线驰援,彰显医者仁心
如果说实验室是科研战场,那么医院就是生命守护的一线,浙江大学旗下的七家附属医院,尤其是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和邵逸夫医院,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

疫情高峰期,他们不仅守土有责,确保了本院区诊疗工作的有序进行,更是闻令而动,组建多批精锐医疗队,逆行驰援武汉、上海等疫情严重地区,在重症监护室、在方舱医院、在核酸检测点,浙大医务工作者以高超的医术和无畏的奉献精神,践行着“生命至上”的誓言,挽救了无数生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云端授课,守护知识殿堂
疫情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浙江大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教学的系统性转换,教授们化身“主播”,通过浙大钉、学在浙大等平台,为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学子们搭建起“云端课堂”。

这不仅是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次压力测试,更体现了浙大在特殊时期保障教育公平、守护学术传承的决心,从理论课程到实验模拟,从师生互动到毕业答辩,浙大努力将疫情对学业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了人才培养链条的持续运转。
人文关怀,筑牢心理防线
除了硬核的科技与医疗,浙大同样关注疫情之下的“软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因疫情产生焦虑、压力的师生和市民提供专业疏导,社会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学者也积极发声,从社会治理、心理调适、舆论引导等角度贡献智慧,助力社会心态的稳定与和谐。
回顾浙江大学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它不仅仅是一个被动作出反应的机构,更是一个主动出击、多线作战的综合性力量,从实验室里的焚膏继晷,到病房中的生死救援;从云端之上的知识传递,到对社会心灵的温柔抚慰,浙江大学以其全面的担当,深刻诠释了一所一流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应有的角色与价值,这段特殊的经历,也必将化为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所有浙大人继续在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