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卢书记遇上志愿者,特权思维撞上抗疫防线的警示

admin 2 2025-10-29 03:20:27

“我管他谁?凭什么不写身份证?我这所有东西都有记录!”
一段志愿者怒怼大连街道办副主任的视频,在寒冬中点燃了舆论之火。

事件起因很简单:大连金普新区一位街道办副主任不配合防疫登记,拒绝填写身份证号,还特意给社区“卢书记”打电话要求放行,现场志愿者坚守原则的直接回绝,意外成了基层防疫中的一面照妖镜。

一纸登记簿,照出两种价值观

身份证号码——这个普通公民配合防疫时毫不犹豫写下的信息,却成了某些干部眼中的“特殊门槛”,副主任的“打电话打招呼”,暴露的是根深蒂固的官僚思维:规则是给普通群众定的,而“我们”可以例外。

志愿者的硬气回应之所以赢得全网喝彩,正是因为他守护的不只是防疫规定,更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朴素信念,当副主任试图用职务身份绕过规则时,志愿者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在抗疫防线上,没有特权通道。

“卢书记困境”背后的制度反思

事件中那位被牵连的“卢书记”同样值得深思,接到领导电话时,他面临的是中国基层官场典型的“人情困境”:顺从领导意味着违背原则,坚持原则可能得罪上级。

当卢书记遇上志愿者,特权思维撞上抗疫防线的警示

这种困境恰恰揭示了作风建设的关键——不能依赖个人的道德勇气,而需要制度的坚实保障,只有当拒绝特权要求成为零风险的选择时,“卢书记”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请按规定登记。”

从“怼”到“建”:防疫共同体的成长

这次事件最积极的意义,在于展现了疫情背景下中国公民社会的成熟,志愿者们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的规则守护者;网友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价值评判者。

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社区防疫,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坚守,而不是个别干部的“刷脸通行”。

当卢书记遇上志愿者,特权思维撞上抗疫防线的警示

寒冬中的温暖:规则之上的温度

值得玩味的是,志愿者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表现出人情味:“那是不是咱们以后都简单写一下就行?”这句话暗示了对工作人员辛苦的理解,既有原则的刚性,又有人情的弹性,这正是中国基层防疫能够有效运转的密码。

特权思维再无藏身之处

“卢书记事件”最终以副主任被免职、志愿者受到称赞告一段落,但这个插曲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它像一枚试纸,检验出特权思想在基层的残留;它也像一面镜子,照见普通公民守护社会公平的决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更多这样“不懂事”的志愿者——他们的“怒怼”,怼掉的是官场积弊,守护的是全民抗疫的公平底线,当每一个“卢书记”接到这类电话时都能坦然回应“请按规定办”,我们的防疫体系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这场发生在小区门口的较量证明:在人民战争的防疫体系中,特权思维终将无处遁形。

上一篇:【德保疫情时间,德保疫情时间表最新】
下一篇:深圳盐田做核酸:盐田哪里做核酸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