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阳性密切接触后多久有传染性呢?
1
2025-10-27
新冠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其传播规律一直是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病例在发病后的几天内传染性较强,这一特点对疫情的控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学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尤其是症状出现后的1-3天)病毒载量较高,此时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浓度达到峰值,传染性最强,随着病程的推进,人体免疫系统逐渐产生特异性抗体,病毒载量会逐步下降,传染性也随之减弱,发病后5-7天内是传染性较高的阶段,而10天后传染性显著降低,尤其在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更为明显。

多项研究通过检测患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RNA和活病毒数量,证实了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的结论,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指出,患者在症状出现前2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播风险最高,病毒分离实验也发现,发病初期样本中分离出活病毒的概率远高于病程后期,这说明,即使患者症状轻微,在发病初期仍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

了解新冠肺炎传染性的时间分布特点,有助于优化防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如免疫抑制者或重症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可能较长,传染期也会相应延长,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其传播能力与发病期患者相比可能较低。
新冠肺炎病例在发病后几天内传染性较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窗口期,通过早期发现、快速隔离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随着对病毒认识的深入,防控策略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新挑战。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