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新冠二次感染风险真的增加了吗?

admin 2 2025-10-26 07:40:18

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全球疫情的反复波动,近期关于“二次感染风险是否增加”的讨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尽管病毒不断演化,但二次感染的风险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需科学看待。

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尤其是其亚型(如BA.5、XBB等)的快速传播,显著增强了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研究表明,这些变异株可能部分规避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导致突破性感染和二次感染概率上升,南非、英国等地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流行期间二次感染率较德尔塔时期有所增加。

专家解析,新冠二次感染风险真的增加了吗?

免疫保护随时间衰减

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均会随时间减弱,感染后3-6个月内,抗体水平可能明显下降,对再次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专家强调,及时接种加强针可有效激活免疫记忆,减少重症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感染。

专家解析,新冠二次感染风险真的增加了吗?

个体差异与行为因素

二次感染风险与个人免疫状态、年龄、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人群更易发生重复感染,随着社会活动恢复,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加,也可能推高二次感染概率,但多数二次感染症状较轻,重症率较低。

专家建议:理性应对,科学防护

  1. 接种疫苗:及时完成全程及加强针接种,尤其是针对变异株的更新疫苗。
  2. 持续防护: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和通风。
  3. 监测症状: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及时检测并隔离,避免传播。
  4. 关注脆弱群体:加强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保护。

当前二次感染风险虽因病毒变异和免疫衰减有所上升,但通过科学防护和免疫强化,整体风险可控,公众无需过度恐慌,但仍需保持警惕,适应与病毒共存的长期新常态。

(本文基于国内外权威机构研究及专家观点综合整理)

上一篇:沛县疫情/沛县 疫情
下一篇:【福建1例阳性,福建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