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将至,阖家团圆、走亲访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情感归属,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显著增加,疫情传播风险随之加大,为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人民日报》适时提出了“春节防疫九个不”的倡议,为公众的节日行为提供了清晰、具体的指引,这“九个不”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科学举措,更是每个人履行社会责任、守护家国安宁的具体体现。
不松懈,保持高度防护意识 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要持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不隐瞒,如实报告信息 积极配合属地防控部门及社区(村)的流调排查、信息登记等工作,如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与病例轨迹交叉或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如实报告,切勿隐瞒,这是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关键一环。
不聚集,减少人员扎堆 坚持“非必要不聚集”原则,尽量减少大规模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各类聚集性活动,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应控制规模,并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线上拜年、视频问候同样能传递深情厚谊。

不传谣,相信官方权威 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疫情动态和防控政策,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对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不实信息,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评论、不转发,自觉抵制谣言,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不轻心,做好健康监测 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有外地旅居史或接触史的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不侥幸,遵守出行规定 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确需出行者,应提前了解目的地及沿途的防疫政策,合理安排行程,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并严格遵守扫码、测温、核酸检测等各项查验规定。

不违规,配合场所管理 进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影院剧院、交通场站等各类公共场所时,自觉配合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信息登记等管理措施,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疫要求,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不推脱,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减少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者,应积极主动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接种,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不慌乱,保持良好心态 面对疫情,保持理性和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理解、支持并配合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科学认识疫情,保持规律作息,进行适度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九个不”的倡议,字字珠玑,凝聚着科学防疫的智慧,也饱含着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深切关怀,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将“九个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用个人的自觉自律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守护好自己、家人和他人的健康,共同迎来一个平安、健康、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