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甘肃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引发突发山洪灾害,截至11日中午,灾害已造成8人不幸遇难,部分基础设施受损,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据当地气象部门监测,此次强降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导致山区多条沟道水位暴涨,形成迅猛的山洪,洪水裹挟着泥沙、石块冲向下游村庄,部分房屋被淹,道路被毁,通信一度中断,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消防、武警、医护等力量赶赴现场,全力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受灾群众已被转移至安全区域,临时住所、食物、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得到保障,电力、通信等部门的抢修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力争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再次敲响了山区防汛减灾的警钟,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局部地区强降雨引发的灾害风险显著增加。
面对难以完全预测的天灾,除了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外,更需在平时下足功夫,筑牢“人防”之堤:

一是强化隐患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山区河道、沟道、陡坡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清理河道淤积物,加固危桥险段,对居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结合乡村振兴、生态移民等政策,有序组织搬迁避让。
二是完善预警体系,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短临天气预报精准度,建立多渠道、全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确保预警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为人员转移争取宝贵时间。
三是普及防灾知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宣传册、村广播、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应急演练,让群众熟知避险路线、自救方法,在灾害来临时不慌乱、科学应对。
天灾无情,生命脆弱,此次甘肃山洪造成的生命损失令人痛心,也再次警示我们: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唯有将功夫下在平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综合防治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灾难袭来时,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