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核酸检测,从采样到出结果,它是如何揪出病毒的?

admin 1 2025-10-18 14:08:38

在新冠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个高频词汇,它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这个看似神秘的检测方法,究竟是如何运作,精准地“揪出”病毒的呢?它的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一场在实验室里进行的、针对病毒遗传物质的“精准搜捕”。

第一步:样本采集——寻找“嫌疑犯”的踪迹

核酸检测的第一步是采集可能含有病毒的样本,最常见的方式是咽拭子鼻拭子,工作人员会用一根长长的棉签,在您的咽喉部或鼻腔深处轻轻擦拭,收集黏膜细胞,因为新冠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所以这些部位的细胞很可能携带了病毒的“蛛丝马迹”——即病毒的RNA(核糖核酸),采集后的拭子会被立即放入充满保存液的试管中,低温护送回实验室。

第二步:核酸提取——锁定“关键证据”

解码核酸检测,从采样到出结果,它是如何揪出病毒的?

送到实验室的样本中成分复杂,包含人体细胞、细菌、黏液以及可能存在的病毒,核酸检测的目标是病毒的特异性RNA,因此需要先将它分离提纯出来。 这个过程在专门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人员会利用高效的核酸提取试剂盒,通过一系列裂解、洗涤、纯化等步骤,像“淘金”一样,将脆弱且微量的病毒RNA从复杂的样本中“提取”出来,并去除掉所有可能干扰后续检测的杂质。

第三步:PCR扩增——启动“证据复印机”

这是整个检测最核心、最精妙的一步,提取出的RNA量极少,根本无法直接检测,这时,就需要用到一项诺贝尔奖级别的技术——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解码核酸检测,从采样到出结果,它是如何揪出病毒的?

  • 逆转录(RT):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PCR技术只能扩增DNA,第一步是“逆转录”,即利用一种特殊的酶,将病毒的RNA“反转”成一条互补的DNA链(cDNA)。
  • 扩增(PCR):随后,这台“分子复印机”开始高速运转,系统会被反复加热、冷却,进行多个循环(通常是40个左右),在每个循环中:
    • 变性:高温使双链cDNA打开,变成两条单链。
    • 退火:降温后,专门为新冠病毒设计的“引物”(一种短片段DNA)会像“寻人启事”一样,精准地找到并结合到病毒cDNA的特异序列上。
    • 延伸:在一种耐热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新的互补DNA链。

就这样,经过几十个循环的指数级扩增,原本微不可查的病毒基因片段被复制放大了几百万倍,达到了可以轻松检测到的浓度。

第四步:结果判读——发出“最终报告”

在PCR扩增的过程中,检测体系中加入了能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当有新DNA链合成时,探针就会被切断,释放出荧光信号,仪器会实时监测每个反应管中的荧光强度。

  • 阳性结果:如果样本中含有新冠病毒,荧光信号就会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而稳步增强,最终会超过设定的阈值(Ct值),仪器软件会判定为“阳性”,意味着成功“揪出”了病毒。
  • 阴性结果:如果样本中没有病毒,引物就找不到目标,无法进行特异性扩增,荧光信号始终无法增强,最终被判为“阴性”。
  • 无效结果:如果样本采集、提取或反应过程出现问题,导致内参指标异常,则结果为“无效”,需要重新检测。

核酸检测就像一场精密设计的“破案”过程:采样是搜集现场物证,提取是分离出关键证据(病毒RNA),PCR扩增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微量证据无限放大,而荧光检测则是最终确认证据并得出结论,正是凭借其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核酸检测才能在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患者体内精准地识别出病毒,成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上一篇:浦东机场阳性流调/上海浦东机场服务人员阳性活动轨迹
下一篇:合肥市一地升级为中风险地区/合肥中风险地区清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